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律师文库 >
律师文库
劳动者与公司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08-07    发布人:admin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因执行、审查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对工资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问题发生的纠纷。通常,在劳动争议中,劳动者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那么劳动者如何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一个相对公平的解决方案呢?在此,提供出一些建议:

        一、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1.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二、积极主张自身合法权益,防止超过仲裁时效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也就是说,劳动争议发生后,如果一方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从未主张过自己的权利且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一年仲裁时效的,那么,对方可以提出仲裁时效的抗辩,自身权利可能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

         三、要及时整理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劳动纠纷中,劳动者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证据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证据缺失导致劳动者无法拿到自己的劳动报酬。因此,劳动者在维权时,要重视证据的收集和保存。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1.劳动合同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最直接的证据;

         2.工资条、考勤记录、加班通知、工作音视频资料等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3.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或者其他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4.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5.同事的证人证言等。

        四、证明自己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争议

        确认用人单位违法事由,根据自身需求搜集相关材料。例如,因涉及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引起的劳动纠纷,劳动者应提前准备:劳动合同、工作起止日期证明、因涉及用人单位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引起的劳动争议、按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处罚的有关规章制度、劳动者违章违纪的证明、劳动者的工资、资金等收入情况的证明、用工单位支付培训费凭证等。

       五、要明确仲裁请求,及时提起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劳动者在提起劳动仲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认仲裁请求。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另外,劳动者要注意保存好相关的证据,以便将来在诉讼中证明自己的主张。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河南昌浩律师事务所出具的任何形式之法律意见或建议。如您有意就相关话题进一步交流或探讨,欢迎与本所联系。
供稿:华敬然